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/11/13 13:37:07
亲和种子园管理站是一个始建于1972年的林木良种基地,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企业林木良种研究的重任。近年来,亲和种子园管理站党支部以服务发展、服务经济、服务民生为目标,以党建工作“三个结合”(坚持将党建与种子园建设发展相结合、与非木质产业发展相结合、与改善民生发展相结合)为载体,党支部携手21名党员,带领53名职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促发展的特色之路。
坚持党建与种子园建设相结合,推动总体工作提质增效。种子园党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在各项经营活动中把方向保落实,坚持“林以种为本,种以质为先”的理念,结合种子园生产经营实际,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。——党员带头,提升业务能力水平。2009年,亲和种子园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,这对种子园长远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为此,党支部结合种子园特点,以党员干部为主,吸纳有特长的职工加入,组建了种子园育种组和科学攻关组,党员带头在种子园建设中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生产、检查质量、监督安全,先后完成新建种子园面积46.3公顷,其中:红松二代园8公顷,红松全同胞子代林1.3公顷,红松优良收集区6公顷,西伯利亚红松实生10公顷,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林2公顷,红皮、鱼鳞云杉种子园19公顷。对红松、落叶松5000余株母树进行了 “二维码”身份确认做到了档案升级,使种子园的工作处于全省领先水平,真正做到了领导带头干、党员干部协力干的作用。——创新驱动,探索建设发展新路。作为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,党支部把推进种子园创新发展作为落脚点,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履职担当、积极作为,通过对树体进行去顶、疏枝、矮化及花粉诱导剂的试验,探索出了一条促进种子园母树生长与结实的科学研究之路。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,科学化管理,集约化经营,使基地快速发展成为林木良种丰产,林木种质资源广收,林木遗传育种技术快速提升,林木改良品种广泛推广的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。——科技引领,科研成果取得实效。党支部以增强党性、提高素质为重点,持续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,根据种子园行业特点,党支部牵头成立课题公关小组,围绕种子园建设,精心组织课题,认真撰写论文,《基于生长和结实的红松优良家系选择》论文在北华学报发表,《吉林省红松良种选育与推广示范》一文获得第十届梁希科学进步奖三等奖,被《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社》收录,并于2020年在《中国科技成果半月刊》发表。近几年,红松、云杉、落叶松等7个树种通过了吉林省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评为省级良种,现种子园累计省级良种数为10个,是吉林省最多良种数量的种子园。亲和种子园连续两年被吉林省林业厅评为全省种苗先进单位。
坚持党建与多种经济形式发展相结合,推动转型发展提质增效。亲和种子园党支部以融入式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,以“党支部+合作社+党员创业示范户”党建工作模式为主,深入开展“共产党员服务林区”“双转双创”等活动,不断做强党建载体,带领职工群众增加创业性收入。——建立党员绿化苗木创业示范区。8名党员带动8名职工,投资9万元,建设了面积45亩的绿化苗木创业示范区,培育各类绿化苗木1.58万株,现累计创收16.9万元,连续三年为职工分红利。——搭建“科研+旅游”创业平台。5名党员投资8万元,建设了3亩水果采摘创业示范园,职工以工带股的形式加入。采摘园种植各种水果311颗,目前长势良好,预计明年开始大量结实。
坚持党建与百姓福祉相结合,推动服务民生提质增效。
党支部把实施民生工程当作头等大事,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,使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。——不断改善生产环境。重新维修了职工宿舍、食堂,为职工提供了温暖、舒适的生活环境。班子成员自费为职工购置电视机,增加职工业余文化需求。抓好职工“菜篮子”工程,组织党员干部自种各类蔬菜10余种,让职工吃上安全、放心、绿色无公害蔬菜。——持续开展环境整治。党支部围绕“改善环境质量,推动绿色发展”的主题,成立了5个党员服务责任岗,1名班子成员带领2-3名党员,带头深入一线,脏活累活带头干,分片包保园区居民区环境卫生。对居民区附近堆积的枝丫、杂草等易燃物,进行地毯式清理。同时开展危房拆除、修复栅栏、铺垫黄沙、清运垃圾、河道清理等活动,全园的环境卫生得到彻底整治。同时,修建了党建微型公园、职工排球场,极大地满足了职工业余文化需求。
一项项民生工程激发了党建工作生机活力,一项项民生保障措施夯实了各项工作落实,种子园在民生实事上交出的“成绩单”,给全体职工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